
【军武次位面】作者:乐乐 在南亚空战结束三个月后,得到印度许可的日本专家,完成了研究霹雳-15E残骸的技术报告。印度媒体称,这份报告揭开了巴基斯坦胜利的秘诀,但他们似乎也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▲日本真的认真研究了霹雳-15E残骸 “DefenceSecurityAsia”援引印度媒体消息,称霹雳-15E最强悍的设备,是其AESA雷达导引头。在超过180千米的超远程攻击中,导引头只有在最后30千米才会启动,并凭借优异的算法,精准排除像照明弹、箔条和电子诱饵等目标。同时,由于当天印度战斗机被击落高度很低(普遍不超过200米),所以导引头还得解决地面反射杂波、地形干扰的问题(这一般被认为是预警机的绝技,截面积狭窄的空空导弹导引头能实现这一点,难度极大)。最后,还要在这些探测、识别数据的基础上,精准跟踪并命中目标。
▲射程远其实不难,难得是还得射的准 其次,是电子对抗能力。传统上国产武器的电子对抗水平不高,所以才有当年出口伊拉克的反舰导弹,在测试中被美国海军军舰100%干扰的尴尬成绩。本世纪初霹雳-12问世后,抗电子干扰水平差,依然是很严重的缺陷。直到印巴空战之前,霹雳-15的抗电子干扰能力,依然被视为不如AIM-120D、“流星”。而从结果来看,真正没跟上时代的,其实是欧洲电子对抗系统。印度“阵风”因为没有采购“流星”,被霹雳-15E超远程猎杀可以理解,但机载电子系统面对来袭霹雳-15E毫无反应,以至于飞行员没有尝试任何方式拯救,甚至没跳伞就被打爆,确实是巨大差距。
▲“阵风”的电子对抗系统有致命问题 相比之下,被印度视为神器的“布拉莫斯”,则在5月10日的实战中,被巴基斯坦一波引走十多枚(飞向接近阿富汗的沙漠),说明俄罗斯才是这个领域真正的低端选手。日本专家通过对残骸进行测试、分析,认为霹雳-15E的电子对抗能力,不弱于美军AIM-120D,并且和数据链集合得非常紧密。空空导弹搭载的双向战术数据链之所以罕见,是因为其需要非常高明的加密手段,以保证“深入敌后”,在复杂电磁环境里不被对手入侵、诱导甚至是控制。
▲AIM-120系列久经战阵不可小觑 同时,军用数据链本身还得通过跳频等方式,保证和后方平台的高速、即时通信,以调整自身飞行姿态,解决飞跃100多千米期间出现的误差。报告认为,霹雳-15E在这块表现非常优秀,配合先进导引头和电子对抗系统,甚至已经开始超越传统动能武器领域,踏入电磁武器范畴。足以与美制AIM-120D并列,成为全球最危险的超视距空空导弹双雄,压制包括“流星”在内的其他空空导弹。
▲“流星”现在只能坐小孩那桌 其实印度手里的残骸,不仅仅只有日本人看过,欧美主流国家基本都拿到了印度许可,近距离接触过霹雳-15E残骸。绝大部分事后都没什么反应,只有美国在6月份投入巨资推动AIM-260量产,这被视为其感受到霹雳-15威胁,急于解决空中危局的标志。而中航工业在霹雳-15之外,也不时传出发展“霹雳-16”、“霹雳-17”的消息。相比于俄罗斯技术尴尬的R-37,中美已经完成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研发。正如同2030年之后,中美六代机将统治天空一样,俄欧以及其他国家的空空导弹,也即将被推入历史垃圾堆。
▲中美已经完成新一代空空导弹的研发,其他国家被甩的很远 “DefenceSecurityAsia”网站在文章里也提到,当霹雳-15E改变南亚空战结局,那距离中国空空导弹改变世界,就不会很遥远。毕竟在空空导弹,乃至战斗机领域,性能依然有无可取代的地位——“这一事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一次战略发展,极有可能是世界大国军备竞赛的开端”。
辉煌配资-怎么配资炒股平台网址-股票配资精选-西藏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